≡Eulophia campestris auct. non Lindl. 1833:海南植 物志 4:244. 1977.
自养植物。植株高40-80cm。假鳞茎生于地上,卵球形、圆锥形、长圆体形或近球形,长3-9cm,直径2-5cm,直立,常带绿色,上部有数节,有时多个假鳞茎聚生成簇团,直径20-30cm。叶3-5枚,在花全部凋萎后出现;叶柄套叠而成短的假茎,外有数枚鞘;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10-40cm,宽0. 6-1. 2cm,基部收狭成柄,先端渐尖。总状花序侧生,直立,长40-70cm,基部常有1-2个分枝,疏生多数花,中部以下有数枚鞘;花苞片草质,条状披针形,长4-9mm,宽1-3mm,先端长渐尖;花梗连子房长1. 5-2cm;花橄榄绿色,唇瓣白色,具淡紫红色的褶片;中萼片倒披针状条形,长1. 1-1. 4cm,宽1. 4-2. 1mm,先端渐尖,侧萼片与中萼片相似,常略斜歪而稍大;花瓣近狭卵形,长0. 9-1. 1cm,宽2. 5-3. 2mm,先端短渐尖;唇瓣近倒卵形或长圆形,长0. 8-1. 1mm,3裂,侧裂片较小,中裂片近圆形,长4-6mm,唇盘上有3-5条纵褶片,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上,自接近中裂片开始一直到中裂片上褶片均分裂成流苏状,基部的距筒状或后期略呈棒状 (因中部缢缩而末端较粗) ,长3-4mm,略向前弯曲;合蕊柱长4-6mm (不连花药) ,无合蕊柱足。蒴果下垂,椭圆体形,长2-3cm,宽0. 8-1. 2cm;果梗长0. 8-1. 2cm。花期:花期:4-5月;果期:5-6月。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 (李沛琼012944) 。生于疏林中草地上,海拔50-200m。
分布: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。日本、尼泊尔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。